揭阳海壹创新打造“黄鳍鲷高密度混养模式”

4月11日,揭阳海壹组织安排饶平县黄岗镇黄岗海壹经销商及养殖户到龙海市紫泥镇进行参观学习和交流,拟将福建“黄鳍鲷高密度混养模式”带到饶平县进行创新发展。

近年来,粤东土塘南美白对虾的养殖一直停留在十几年前落后、粗放、靠天吃饭的混养模式,由于土苗品种退化、水质变差、饲料及其他各种成本不断上升,致使其总体效益逐年下降,养殖盈利越发困难。

为此,作为粤东地区最大的水产饲料企业领头人——揭阳海壹总经理温佳霖从养殖大环境和长远发展角度,阐释了改变传统养殖观念的重要性及实施步骤,将临近市场——龙海市紫泥镇先进、成熟的养殖模式引进到饶平县黄岗镇进行创新发展。

揭阳海壹总经理温佳霖温总接受电视台采访

据悉,龙海市黄鳍鲷高密度混养模式——黄鳍鲷的放养密度平均达4000~5000条/亩,养成后成品约3.8两至4两,平均产量达1500斤/亩,远远高于饶平地区的500条/亩,产量150斤/亩;而南美白对虾则一年套养三造,其中最重要的是冬棚虾,普遍放一代苗,密度在5~6万/亩,一般养至20~40头规格的大虾,按近几年的平均收益,冬棚虾的产量在500~1500斤/亩,视价格行情不同及产量不同每亩产值在3万~8万,远远高于饶平的1~3万/亩的产值。

在得知龙海当地养殖综合效益之后,来参观的养户都争先恐后地与海壹养殖能手李老板进行深入交流。

交流现场

针对龙海地区的黄鳍鲷养殖特色,对比饶平地区的养殖模式,李老板在现场作了五点优劣势分析:

一、黄鳍鲷混养密度不同。龙海地区普遍控制在5000条/亩,而饶平地区才500条/亩——密度不够产量相对较低。

二、用料档次不同。龙海地区普遍使用草虾料、斑节虾料及同等档次饲料,今年提高用料档次,使用虾肝强饲料;而饶平地区使用普遍低档的虾配料——用料档次低,对虾长速慢、污染大、周期长、价格行情被动,实际低档料的成本更高。

三、投喂餐次、投喂量不同。龙海地区每天投喂3餐,每餐2~3小时;而饶平地区投喂2餐,每餐1~2小时——鱼虾摄食量不够长速慢。

四、龙海地区以冬棚虾养殖模式为主要盈利方式;饶平地区忽略了冬棚虾养殖——反季节虾价格高。

五、龙海地区冬季放一代苗,夏季放土苗,配合虾肝强高档料,也能做到90天达40条的规格;而饶平地区全部放土苗,夏天100天还不能抓虾,导致周期长、成本大、风险高——建议放养一代苗提升养殖速度。

通威海壬虾苗基地

听完李老板的分析对比后,饶平养殖户个个收获满满。会后,大家还参观了通威海壬、海壹苗厂,对优质一代苗情况进行了深入了解。揭阳海壹市场二部经理胡金表示,带养户参观只是第一步,揭阳海壹公司将从技术上提供支持,动保上提供辅助,人员上提供全程跟进服务,饲料上提供优惠,甚至在资金上提供补助,通过这一系列措施来提升饶平的养殖产量和收益,履行好大公司应肩负起的社会责任。

合影留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