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财经丨中美应对气候危机联合声明:增加部署可再生能源

第一财经 报道

4月15至16日,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与美国总统气候问题特使约翰·克里就气候问题于上海举行会谈。4月18日,生态环境部官方微信账号发布消息,双方在会谈结束后,发布了《中美应对气候危机联合声明》(下称“声明”)。这份声明从国际合作层面,给绿色能源发展释放出了强劲的信号,为了实现共同的“减排目标”,双方将在增加部署可再生能源、绿色氢能等八个方面探讨合作!这将推动可再生能源、新能源在全球范围内的更大规模化发展!

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李政表示,我国还处在发展过程中,从能源角度来讲,能源需求和电需求还会增加,“这意味着我们要区分增量和存量,增量要尽量拿新的、绿色可再生能源满足,不要再生产更多用化石能源的设施,避免资产搁浅和资本沉没。另一方面,存量替代。在实现碳达峰后,再慢慢发展可再生能源替代存量部分。”

中美绿色基金董事长徐林也认为,要想推动绿色产业发展,需要进行有效的国际合作。“在绿色低碳领域,虽然我们要追求自主创新,但其他国家掌握着一些现成的技术。我一直认为,我们过去的气候国际合作的谈判更多是关于碳减排目标的设定、谁承担多大的责任等,但今后,我们可以在减排领域谈技术、产品、服务的贸易投资自由。”他称。

声明提出,中美将采取其他近期行动,为解决气候危机进一步作出贡献。两国都计划在格拉斯哥联合国气候公约第26次缔约方大会之前,制定各自旨在实现碳中和/温室气体净零排放的长期战略。两国计划采取适当行动,尽可能扩大国际投融资支持发展中国家从高碳化石能源向绿色、低碳和可再生能源转型。双方将分别执行蒙特利尔议定书基加利修正案中所体现的逐步削减氢氟碳化物生产和消费的措施。

曾在国际能源署(IEA)工作过的李想表示:“中国提出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对整个经济和产业结构、对经济发展的方式,以及对能源领域都意味着系统性变革。目前来讲,我们国家60%能源消费依赖煤炭,对天然气和石油进口上依存度也很高,因此这是一个相当大的挑战。但同时,我们可以借此倒逼经济结构的改善、调整生产方式,因此可以说机遇和挑战并存。”

美国总统拜登上任后颁布了多个有关气候变化的总统令。比如,美国宣布重返《巴黎协定》,并修改及颁布了新的《清洁空气法》。在拜登政府试图推动的基础设施建设法案中,也包含对清洁交通和低碳转型等绿色经济的投资。

《声明》提出,中美将在联合国气候公约第26次缔约方大会前及其后,继续讨论21世纪20年代的具体减排行动,旨在使与巴黎协定相符的温升限制目标可以实现。这包括工业和电力领域脱碳的政策、措施与技术,包括通过循环经济、储能和电网可靠性、碳捕集利用和封存、绿色氢能;增加部署可再生能源;绿色和气候韧性农业;节能建筑;绿色低碳交通;关于甲烷等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合作;关于国际航空和航海活动排放合作;其他近期政策和措施,包括减少煤、油、气排放。

李想表示,“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在减排中承担着“共同且有区别”的责任。对中国来讲,我们更大的挑战是,在面对气候变化表明雄心的同时,如何确保能源供应的安全,并保证经济发展的平稳可靠。在这个方面,我们可以和美国合作的领域有很多,包括先进的能源技术以及对清洁能源的投资。”

李想提出,中美的合作是双向的,“中国现在一些领域处在世界领先地位,比如我国清洁能源的产业链,我们是全球光伏和风电生产第一大国,也是装机第一大国,美国在这些方面也可以更加深入地跟中国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