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伏們 | 国际能源署发布《世界能源展望2020》:太阳能发电或将加冕为王

    光伏們报道

    国际能源署在十月中旬发布了2020《世界能源展望》,尽管今年的疫情导致了很多特殊情况,但是国际能源署保持了以往的长期视角,将重点放在未来十年,同时详细探讨了新冠疫情对全球能源带来的影响,以及可能加快清洁能源转型的行动。

    “尽管今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出现了创纪录的下降,但是这个世界还远远没有采取足够的措施来实现决定性的减排。”国际能源署执行董事法提赫·比罗尔博士表示。

    ◆新冠疫情影响巨大,并将在未来数年持续

    新冠疫情对全球能源造成的破坏超过了近年来任何其他事件,这些影响将在未来数年持续。国际能源署评估发现,2020年全球能源需求将下降5%,与能源相关的二氧化碳排放将下降7%,能源投资将下降18%。影响因燃料而异。预计石油需求将下降8%,煤炭使用量将下降7%,这与可再生能源贡献的小幅上升形成了鲜明对比。天然气需求的降幅约为3%,而今年全球电力需求的降幅似乎将相对较小,为2%。

与2019年相比,2020年的主要能源需求等指标估算

    新冠疫情持续时间的不确定性、其经济和社会影响以及政策应对措施,为能源的未来开辟了广泛的可能性。通过对这些关键未知因素的不同假设,以及最新的能源市场数据和能源技术的动态表现,《世界能源展望》中研究了以下几种情形:

    政策宣传的情况(STEPS),即在2021年疫情已经逐步控制,全球经济在同一年恢复到危机前的水平。(鉴于目前全球的疫情发展现状,这种可能性微乎其微)。

    延期恢复情况(DRS),假设新冠疫情对全球经济造成了持久伤害,只有在2023年才能恢复到危机前的规模,而这场疫情带来了自上世纪30年代以来能源需求增长率最低的十年。

    可持续发展政策下的情况(SDS),清洁能源政策和投资的激增将使能源体系走上正轨,全面实现可持续能源目标,包括《巴黎协定》、能源获取和空气质量目标。

    最新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的情况(NZE2050),是在可持续发展情况下的延伸,目前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公司正在制定减排目标,特别是到本世纪中叶。所有这些都在可持续发展国家中实现,使全球碳排放有望在2070年达到净零排放。

    以延期恢复为例,为了应对长期发展的疫情以及严重衰退的经济,全球能源的需求要推迟到2025年才能逐步回升到危机前的水平。发展中国家受影响尤为明显。预计2020年全球贫困水平的上升可能使1亿多已经用上电的人(尤其是撒哈拉以南地区)无法负担基本电力服务,迫使这些家庭重新依赖污染更严重、效率更低的能源。

    ◆光伏发电有可能成为新的“电力之王”

    在过去十年中,随着成本的大幅降低,太阳能光伏发电的成本一直低于大多数国家新建的燃煤或燃气发电厂,而太阳能项目目前提供的电力成本是有史以来最低的。按照这些步骤,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将满足全球新增电力需求的80%。水力发电仍是最大的可再生能源,但太阳能发电是增长的主要推动力,2022年以后太阳能发电的装机容量每年都创下新纪录,陆地和海上风电紧随其后。

    按照国际能源署测算的第一种模型STEPS,2040年年底,太阳能光伏的年发电量为4813TWh,超过了其最为接近的挑战者——陆上和海上联合风电,后者的年发电量为4019TWh。在SDS模型中,这两种资产类别之间的差距在缩小,但是,太阳能仍以每年8135TWh的预期发电量位居榜首。

    法提赫·比罗尔博士在声明中表示:“我认为,太阳能将在世界电力市场中加冕为王。根据现行政策判断,2022年后,太阳能每年的并网功率都将创下新纪录。”


2000-2040年,按能源和情景分类的全球发电量变化

    电网被证明可能是电力部门转型的薄弱环节,将对电力供应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产生影响。在接下来的十年中。预计全球范围内新建输配电线路的需求将比过去十年增长80%。在更快速的能源转换中,电网的重要性进一步提升。然而,许多国家的公共事业电网,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因为疫情的扩散而陷入危机,对投资的各方面构成了风险。

    国际能源署预测称,与2019年相比,2020年上半年,美国、中国和德国的输电系统运营商收入分别下降了3%、4%和5%。

    国际能源署呼吁,为了实现净零排放,政府、能源公司、投资者和民众都需要参与进来,而且都将做出前所未有的贡献。

    到2050年实现全球净零排放,无论从能源部门内部的行动还是其他方面的要求来看,都远不止于此。要想实现零碳排放,企业需要有明确的长期战略,有投资承诺和可衡量的影响力作为支持。金融机构将需要促进清洁技术的大规模发展,帮助化石燃料公司和能源密集型企业实现转型,并将低成本资本带到最需要资金的国家和地区。大众的参与和选择也将是至关重要的,比如生活中选择取暖或降温的方式,以及出门旅行的方式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