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威股份副总裁兼技术总监张璐:实践出真知,水产环保在于生产节能及养殖减排
8月18日至19日,第九届四川饲料企业技术总监论坛在都江堰青城豪生国际酒店隆重举行,行业顶级专家、160余位饲料企业总监齐聚一堂,聚焦饲料行业当下面临的绿色、环保、节能减排三大必修命题,展开了一场意义非凡的激烈论道。通威股份副总裁兼技术总监张璐作为本届论坛的轮值出席出席并作主题分享。
从2010年的6位技术总监自发组建,到2018年的160多位饲料技术总监参与(场外尚有200多人);从6家川企到全国50多家饲料企业与会,四川饲料企业技术总监论坛已走到了第九届。论坛以“闭门会议”特有的方式,刮起了一股饲料配方技术的旋风,将近400位参会企业代表所在饲料企业总产能将近一亿吨,影响力空前。作为主创成员单位,通威股份一直活跃在该论坛的各个发展进程。本届论坛,通威股份作为轮值单位及协办单位,发挥了积极的组织助推作用。
论坛现场
当前,在中美贸易冲突以及国内环保政策的形势下,中国饲料工业的发展,无论是原料、设备、还是配方技术创新,都面临着全新的挑战。在史上最严环保法和食品安全法席卷全国,国内拆除网箱30余万口、围网240多万亩,现有产能关停并转、投资建厂不受欢迎的情况下,如何应对环保,节能减排,直接摆在了饲料企业的面前。
在生产节能方面,张总主要从水产饲料生产的角度分享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低氮高能饲料的开发。减少水体中氮元素的残留,通过后喷涂技术提高饲料中脂肪的含量。他表示,在国内,低氮高能饲料的开发,包括罗非鱼在内的很多品种都开始在配方中尝试提高脂肪的含量;二是水产酶制剂的应用。众所周知,由于水产动物是变温动物,在添加水产酶制剂的时候,稳定性、作用温度范围、最适PH值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张总通过不同厂家蛋白酶在不同温度、PH值的情况下做对比实验研究它们的作用留存率。其中,添加到普通颗粒鱼料中的水产植酸酶有60-70%的留存率;三是原料预处理。主要采用豆粕、棉粕、菜粕、棕榈粕联合发酵,发现原料发酵后的饲料,无论是外观、制粒还是对于水产动物的肠道上,都出现了较理想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这项工作目前尚未实现规模化生产,现场管理也出现一定难度。
在养殖减排方面,张总主要分享了池塘循环水养殖系统PRAS应用——通威“渔光一体”模式。目前,通威可控水面养殖达35万亩,已建立35个2000亩级现代渔业产业园区。这套系统除了高新技术以及智能化和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应用之外,核心还在于它的集污排污功能,通过这套系统能够切实达到养殖减排的目的。
张总作主题分享
本届论坛,诸多顶级专家和企业总监的独家分享,给行业提供了全新的技术突破和发展方向。中国工程院院士麦康森院士在论坛上指出,2022年水产饲料体量或上升到2100万吨,合理规划建立养殖配额制度是方向之一,并以在环保风暴背景下我国水产养殖的挑战和机遇为题,阐述了目前环保风暴的状态以及应对建议;为了更好地达到技术交流与探讨的目的,论坛设计了3个主题讨论环节。由新希望六和股份成都片联副总裁李芳溢博士主持的“水产及畜禽环保、节能减排论坛”上,与会技术精英各自分享了环保议题下,如何做到节能减排。在新希望六和集团技术总监吕明斌博士主持的“降本增效实践论坛”环节,与会技术大咖从自身实际出发,分享了自己的观点,核心观点是减少浪费、降本增效。由四川巨星集团技术总监苏宁博士主持的“抗病营养及无抗应用实践论坛” ,重点关注了抗生素的问题。
麦康森院士作主题分享
论坛最后,张总对支持本届论坛顺利举办的前辈、大企业总监联谊会的邵彩梅博士和吕明斌博士、理事会成员、行业朋友、会议志愿者倾情致谢!
论坛上获悉,张总将连任四川饲料企业技术总监论坛轮值主席。
注:本文编辑整理自腾氏水产商务网—当代水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