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摆摆趣说“碳”:全球能源转型出现的问题

世界各国领导人本月聚首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6,规划路径以求全球到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正当各国首脑对这项30年事业作出自己那部分承诺时,绿色时代的首场重大能源荒正在全球蔓延。自今年5月以来,全球石油、煤炭和天然气的一揽子均价飙升了95%。COP26的东道主英国已经重启燃煤发电厂,美国的石油价格飙升至80多美元/桶,停电影响波及中国、印度,俄罗斯则友善提醒欧洲:北溪二号天然气供应是取决于俄罗斯的态度的。

这场能源荒提醒人们:现代生活需要充裕的能源,否则人们在寒冷的冬天用不起水电煤,家里冷如冰窟,企业无法开工。同时也暴露了全球在向清洁能源系统过渡的过程中面临的深层次问题,包括对可再生能源和一些过渡性化石燃料投资不足、地缘政治风险上升,以及电力市场的风险缓冲机制薄弱。

目前的能源短缺放在2020年似乎难以想象,全球能源需求下降了5%(国际能源署2021年公布的数据),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大的降幅,引发能源行业寻求降本。但随着世界经济复苏,需求反弹,而与此同时,能源库存降至危险水平。目前,全球石油库存降至常规库存量的94%,欧洲的天然气库存降至86%,中国的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下降至56.8%(十年前是69.2%),印度燃煤电厂平均仅剩4天余量。叠加今年以来的其他干扰因素,例如:欧洲风力不足、拉美干旱导致水电锐减、亚洲洪灾冲击煤炭生产。这一次,全球也许还不至于陷入严重的能源衰退,比如俄罗斯和欧佩克可能并不心甘情愿地提高石油和天然气产量。但此次,全球至少要付出通货膨胀、经济增长放缓的代价。并且,类似的能源紧张还会继续发生。

此轮能源荒反映出几个突出问题:

一是,如果要在2050年实现全球净零排放,目前,对可再生能源的投资力度远远不够。彭博新能源预计,为实现2050净零排放这一目标,全球年投资额需要增加一倍以上,即从目前的每年1.7万亿美元左右,增长到未来30年间平均每年3.1万亿-5.8万亿美元。

二是地缘政治,随着富裕国家放弃化石燃料生产,将供应转移到燃料成本低的例如俄罗斯、欧佩克等。目前,俄罗斯供应了欧洲天然气进口的41%,随着北溪二号的开通以及对亚洲市场的扩展,俄罗斯在能源领域的影响力会越来愈大,随之的燃料供应风险对于欧洲等地始终挥之不去。

三是能源市场机制存在缺陷。许多国家自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放开能源体制管制,电力和天然气价格由市场决定,能源供不应求时,价格随之上涨,供应商再决定给是否增加供应。然而,现在需要面对的现实是:化石燃料产量下降、供应不稳定的风能、太阳能占比日益增加等日益突出的问题。很多能源公司还过于依赖现货市场来保证对用户的能源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