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威太阳能成功举办首届科技创新月名师讲坛
围绕“科技创造价值,创新引领未来”主题,10月12日,通威太阳能举办了2021年首届科技创新月名师讲坛,活动特邀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德仁、四川大学教授冯良桓、西南石油大学副研究员谢佳乐作精彩报告,通威股份光伏首席技术官邢国强,通威太阳能首席运营官萧圣义,永祥多晶硅总经理刘逸枫,通威太阳能副总经理周华,通威太阳能金堂基地副总经理翟绪锦,通威太阳能光伏研究院院长刘正新,通威太阳能眉山基地总经理助理蒋卫朋,通合新能源(金堂)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罗晓云、郭宽新及各基地中干出席本次活动,通威太阳能合肥、双流、眉山、金堂四地共计500余名员工参与其中。
名师讲坛现场
活动现场,邢总首先介绍首届科技创新月活动开展的背景和意义,对与会专家的科研成果及研究领域进行深入介绍,并对专家莅临公司进行专业报告表示由衷感谢。
活动现场,三位专家分别就《掺镓硅晶体及其光伏应用》、《关于高效太阳电池的一些思考》、《光伏制氢 未来绿氢制取技术》作精彩报告。杨德仁院士首先就掺镓直拉单晶硅的研究历史、掺杂和光衰减等一系列问题进行深入探讨,详细讲述研究组近年来在掺镓直拉单晶硅和电池的光衰减方面的主要研究结果,这些成果为直拉单晶硅的研究和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冯良桓教授作为光伏产业领军人物,结合目前国家对高效太阳能电池的研究情况,高度概括了高效太阳电池发展的技术特点及趋势,同时从获得宽光谱响应兼具高内建电场出发,以多种宽能隙的半导体为例,结合细致平衡原理计算了匹配硅相的异质结太阳电池的理论极限转换效率,证明了这些结构都有实现高转换效率的可能性,为员工展现了取得高转换效率太阳电池的多种途径。
谢佳乐教授则结合当前国家“碳达峰”“碳中和”双碳目标,就绿氢制取技术进行探讨,从能源科技发展趋势、氢能产业链、氢能社会等方面分析发展光伏制氢的必然性,并介绍了光伏制氢的基本原理、性能参数、技术分类以及面临的挑战,重点讲述了三类光伏制氢技术(包括光催化制氢、光电催化制氢和光伏-电解制氢)的装置、原理以及典型应用示例,并对光伏制氢的美好应用前景进行展望。
合影留念
活动现场,学员们积极把握与名师互动机会,踊跃提问,围绕“铸锭单晶硅与区熔单晶硅的发展方向”、“氢钝化对N型太阳电池的影响”、“钙钛矿-晶硅叠层电池理论模拟及产业化”等一系列问题展开咨询和讨论,现场氛围良好,响应热烈。
本次名师讲坛的开展,旨在让广大员工了解行业目前的前沿科学技术及产业链上下游发展现状,提升科技创新的广度和深度,助力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的实现,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助推我公司在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不断进取,领航革新。